响水县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中心任务,通过精选、优培、严管、激励等措施,在锻造脱贫攻坚铁军队伍中再出新招。
“精选”,把最优秀的干部选为“第一书记”。坚持把最优秀、最硬朗的干部选派到“第一书记”队伍当中。在各单位择优申报、组织人事部门联合扶贫部门逐一综合研判的基础上,按照“新提拔科级干部、789年轻后备干部”优先原则,对全县“第一书记”重新调整,切实提高人选质量。调整配备“第一书记”中,副科级以上干部27人,后备干部26人,从“第一书记”岗位被提拔并二次担任“第一书记”的3人。
“优培”,用最丰厚的理论武装“第一书记”。坚持走出去、请进来的培训方式,定期组织专题轮训、现场观摩、外出考察,加大对基层党建、发展集体经济、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培训力度。编印《响水县脱贫攻坚政策汇编》,举办脱贫攻坚业务培训班,邀请县级领导和相关牵头部门负责人上台讲课,采取“理论分析+实务讲解+座谈研讨+经验交流”方式,切实提高“第一书记”能力素质。
“严管”,以最严格的要求管理“第一书记”。出台“第一书记”管理考核制度,对工作职责、驻村时间、纪律要求、考核措施等明确细化,定出奖惩依据。严格“第一书记”《民情日记》填写标准,每月由村支书签字确认,实行“痕迹化”管理。实施“日考勤、月审签”制度,对考勤记录、请销假手续等作出明确要求,保证“第一书记”每月在岗不少于20天。同时建立召回和约谈等制度,亮明惩戒“标尺”。
“厚爱”,用最全面的措施激励“第一书记”。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,激发“第一书记”工作活力。出台《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意见》《在脱贫攻坚中选拔任用干部实施办法》等制度文件,每年集中表彰一批优秀“第一书记”,积极落实“第一书记”工作经费和通讯、交通、生活补贴及人身意外保险等相关优惠政策。2017年以来,13名“第一书记”受到县级及以上表彰,9名“第一书记”获得提拔重用。 |